TPM檢維修管理的策略設計
來源/作者: TPM咨詢服務中心 丨 發(fā)布時間:2017-09-27 丨 瀏覽次數:
不間斷連續(xù)運行是這家企業(yè)工藝生產的最大特點。因此,其設備管理和檢維修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證長周期生產,即以更經濟合理的費用,安全、優(yōu)質、高效地消除各類設備缺陷,使其恢復良好的性能,為企業(yè)實現經營目標提供物質技術。
?。?)企業(yè)檢維修原則
預防檢修為主,計劃檢修和維護保養(yǎng)并重。
?。?)具體檢修體系的設計
1)設備預知檢修體系
以離線和在線的設備監(jiān)測和故障診斷技術為手段,輔之以潤滑油分析、鐵譜分析、熱成像分析等手段研究、分析和積累動設備運行周期和運轉規(guī)律,重點做好關鍵機組、大型設備和重要生產裝置的主要設備預知檢修工作。以此減少非計劃停車次數和臨時性突擊檢修次數,提高設備利用率。
2)全廠裝置停車檢修以及裝置過氧化物清理檢修體系
以壓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的定期檢驗、特種設備檢測、水質監(jiān)測為手段,判斷分析靜設備的腐蝕情況、運行周期和使用壽命,輔之以化學清洗技術、項目管理等技術,重點是做好全廠各裝置的長周期運行,消除影響安全穩(wěn)定運行的技術缺陷和生產瓶頸問題,減少設備惡性事故,提高設備安全系數。
3)設備維護保養(yǎng)體系
以化、機、電、儀、管"五位一體的關鍵機組維護"體系、操作化工和檢修鉗工為主的"雙包機制度"體系為載體,以"周專檢"、"月聯檢""和"季崗檢"為手段,以自主管理的企業(yè)文化和三標一體化建設為先導,加強設備基礎維護和設備現場管理,提高設備完好率。
4)改善維修和事后檢修體系
改善維修一般以消除設備安全隱患、解決重復性故障、技術進步為目的的設備攻關和特護工作為主,包括不可觀測的電氣、儀表故障;事后檢修多以消除有備機的一般機泵的隨機性故障為主。
?。?)檢維修體系的組織原則與方法
1)檢維修作業(yè)預評價制度
凡是豫則立,不豫則廢。在裝置停車檢修計劃階段,不僅強調工作有計劃,還要強調計劃的科學性。做好"四定"、"八落實"工作,即"定項目、定時間、定任務、定人員"、"落實組織機構、落實思想態(tài)度、落實圖紙資料、落實材料和備品備件、落實勞動力、落實工器具、落實施工方案、落實安全措施"。
這個廠的特色做法是在停車檢修工作預評價會。
在停車檢修工作預評價會上,停車裝置的組織單位、停車所在裝置、檢維修隊伍、后勤保障單位以及檢修相關方都要以答辯的方式,對檢修的準備和安排進行表述。具體答辯內容如下。
裝置停車檢修立項的準確性
即使用5W2H原則(what、when、where、who、why、how、howmany),對檢修項目的必要性進行科學論證,力求做到該修必修。
裝置停車檢修施工組織設計的科學性
即使用價值工程原則,對檢修施工的組織措施、技術措施、管理措施、經濟措施以及合同措施進行討論,為修必修好打好基礎。
裝置停車檢修進度可控性
即使用系統(tǒng)相關性原則,編制施工網絡進度計劃圖(早時標網絡圖、雙代號網絡圖、橫道圖等),對關鍵線路、關鍵工作進行討論,確保進度目標的設置科學合理。
裝置停車檢修投資可控性
即使用投資風險管理原則,討論勞動力、施工材料以及機具等勞動資源的進場、配置和使用情況,合理調配資源。
![檢維修管理 檢維修管理](http://xs293.cn/d/file/201709/d84a0f0bce6c987d5999277b393ce99b.jpg)
檢維修管理
檢維修管理施工危害辨識評價的充分性
即根據80/20原則,使用QHSE風險評價方法,對裝置檢修的停車、檢修環(huán)節(jié)、改造環(huán)節(jié)和開車環(huán)節(jié)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和隱患進行討論,制訂詳細的風險消減措施,確保檢修過程安全可靠。
在檢維修事前控制階段,計劃的準確性是前提;方案的科學性是關鍵;答辯會是載體;安全、質量是目標;最終應形成包括停車方案、檢修方案、施工網絡進度表、QHSE風險評價表和質量停止檢查點一覽表等技術文件在內的《裝置停車檢修施工組織設計手冊》。
2)TPM管理培訓公司提高維修質量停檢制度
檢修的過程控制就是完成設計思想的過程,就是安全、優(yōu)質、高效地完成計劃的過程。因此,應按照質量責任制的原則,依照合同條件將檢修總目標層層分解,將質量、安全和進度目標與經濟利益掛鉤,由檢維修各相關方責任主體制定相應計劃,確定控制措施和方法。
這家工廠特色做法是施工質量停檢制和質量三級驗收制度。
施工質量停檢制度
即針對施工重點檢修項目、施工過程中的關鍵工序、隱蔽工程、采用四新技術的關鍵項目,提前制訂質量停止檢查點一覽表。被設置為停檢點的項目和工序,必須經甲方質檢人員驗收簽字后才能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,對于重點項目和關鍵工序,甲方質檢人員應實施"旁站"監(jiān)督。
質量三級驗收制度
即檢修過程中的每個單項工程項目,都要經過施工人員自檢、施工隊伍專檢和甲方聯檢三個過程。單重點項目和關鍵工序還要經過專業(yè)部門的驗收簽字。
在檢維修事中控制工作中,設置《質量停止檢查點一覽表》是前提;確認每道工序間質量驗收標準(即《檢修規(guī)程》及質量技術標準)是關鍵;檢修施工協(xié)調例會是載體;安全、質量、進度和投資是目標;最終應形成包括竣工圖、隱蔽工程記錄、試車記錄、通道試驗記錄、材料配件合格證以及施工變更記錄等技術證明文件在內的《檢維修交工資料》。
3)檢維修后評價制度
檢維修的根本目的是消除各類設備缺陷,使其恢復良好的性能。因此,檢維修工作結束后,應對檢修質量結果和檢維修施工組織進行評價認定。即對檢維修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偏差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,并制訂相應的處理措施。質量驗收和評定以裝置開車后組織的生產標定為依據組織竣工驗收,施工組織的評價以甲方的《裝置檢修后評價報告》和施工單位開車一個月后《檢維修質量回訪單》為依據。
在檢維修管理的后評價階段,嚴格執(zhí)行施工方案中制定的各類措施是前提;確保設備達到完好標準是關鍵;優(yōu)化檢修策略是目的。最終,針對本次檢修中未處理或暴露出的設備問題,要形成實施計劃書并以設備更新、三措項目或通過改善維修等方式限期整改;針對本次檢修中暴露出的組織協(xié)調問題,要形成改進建議并在今后檢修組織工作中制度化。
- 上一篇:TPM公司進行設備驗收管理方法
- 下一篇:TPM現場點檢標準